园内新闻

《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以及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8月份,我园特别针对环境创设进行了研讨交流,各班级还按照科学的原则创设了园内环境,通过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快乐天地,使孩子在玩中与环境融合、对话,在玩中探索精彩的世界,在玩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最终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全面发展。通过大家研讨交流我们总结出环境创设上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一、适时提供物质材料,调整环境设置

首先,环境创设上应当做到具有趣味性。幼儿园所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这一时期的幼儿好动、好奇、好问,他们容易对外界具体形象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富有幻想和想象。因此,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应具有趣味性。如:我们幼儿园就在户外摆放了适合幼儿活动的滑滑梯、独木桥、攀爬梯等组合成的多功能大型玩具;在班上我们创设的小商店都是组织幼儿家长们收集来的废物布置起来的,这让幼儿在活动的时候动口、动手、动脑,同时体验活动的快乐。其实各种内容的活动角,从材料的收集、分类到游戏,都可让幼儿主动参与。

第二、环境创设上应当做到具有安全性。36岁的幼儿生活经验较少,而如今的独生子女又受到家长的过份保护,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因此,设置环境时,作为教师必须顾及到幼儿身心两方面:一是心理安全,这意味着幼儿能深切地感受到教师是很关心和爱护他的,幼儿能在幼儿园得到大家的尊重,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二是身体的安全,除必须注意活动室光线、色彩、温度、通风等条件外,特别要注意物品摆放的位置是否合适,活动中的材料对幼儿是否容易造成伤害,如易拉罐有没有把锋利的口子包起来,其他物品是否有太尖锐的角等,安排的场地空间是否适于幼儿活动,有无杂物等,是否会对幼儿造成危险。最重要的是,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要时时、处处地把安全放在首位,要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寻找寓教于乐又能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环境创设上应当做到具有启发性。环境创设的内容应能刺激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启发幼儿去思考、探索。如:在活动室里设置美工角,准备一些开展美工及手工活动的材料与工具,如纸张、画笔、胶棒、废旧物品、纸盒、碎布、塑泡块、钮扣、毛线等,让幼儿在美工角自由创作。又如:利用各种不同质地的材料组成一幅画面,让孩子们用手去触摸,通过触觉感知粗糙、细腻,坚硬、柔软、厚薄等不同的感觉,引发幼儿对以往生活体验的联想,促进幼儿的思维。

第四、环境创设上应当做到具有参与性。教师创设的环境是为幼儿创设的,在学习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要是幼儿不愿意或者没机会参与到教师所设置的环境中来活动,那么即使是精心设计的环境也无法发挥其作用。如:在自然角里,教师把植物放在高高的(成人视线)位置上,幼儿根本看不清、摸不着,他们又怎样去关注这些植物呢?更谈不上仔细地观察或有机会去料理它。因而在幼儿学习的任何环境中,幼儿必须充当活动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活动室的自然角、体育角、娃娃家、美术画廊的设计与管理,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教师创设的环境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二、充分认识环境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36岁是幼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已具有接受科学知识的能力。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应当具有教育性,应当针对小、中、大班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在布置环境和准备投放材料时,要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来考虑问题,而不是我们老师自己想弄点什么就弄点什么,我们自己觉得好看、实用就行了,一定要杜绝盲目性;同时,对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实现什么教育目标要具有针对性。有的老师表现为:我今天要组织一个活动了,活动之前匆匆忙忙布置一下环境,活动完以后又马上收起来,为的是不让孩子们弄坏了、弄乱了,其实这样一来就阻止了幼儿一个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也抹去了幼儿在活动后再巩固的环节,从而也就无法有效地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环境的教育价值也无从体现。

另外还可通过创设科学角、图书角、表演角、体育角等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兴趣,并从中获取一些科学知识;也可根据每一阶段的教育内容,组织幼儿布置活动室,要注重环境是为教育目标服务的。

三、尊重幼儿的个性,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一种隐性环境,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情绪情感、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工作是美的事业、是爱的事业,一所幼儿园能否成为幼儿真正的乐园,精神环境是关键。因此,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柔性管理的原则,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入手,为幼儿创设宽松、安全、融洽、和谐、没有压力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团结友爱、尊重信赖、安全快乐的生活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为此,教师之间、各年级组、班级之间互相支持,有难题共同解决,有成果共同分享,形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伙伴关系。良好的园风,潜移默化,使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动力。教师做幼儿的大朋友,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工作中我们要通过亲切的目光、关切的问候、轻柔的抚摸、百变不厌的启发引导,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要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幼儿的自尊、接纳幼儿的个性,允许幼儿因情绪低落而拒绝参加集体活动;理解幼儿的发泄行为;让幼儿敢于说”……在活动中,教师要敏感地捕捉幼儿自身进步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让幼儿认为我是很棒的!”“我可以做得更好!”“我能成功”……幼儿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感到奋发向上,有自豪感,精神上获得愉悦,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彼此相容、纯洁友爱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暖房。为此我们的教师要从幼儿入园第一天起就引导其喜欢与同伴交流,初步培养幼儿谦让、友爱、助人、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学会文明的交往方式。注重给幼儿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相互接触、相互交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如:我们班上有很多小朋友在生日那天都会让爸爸妈妈带个生日蛋糕来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蛋糕的美味以及自己成长的喜悦,小朋友们也会一起祝他生日快乐,这样一个活动既为幼儿创造了关心他人、文明交往的机会与条件,又激励幼儿产生内心的欢乐。幼儿身处在幼儿园这个和睦的大家庭里,群体营造的愉快向上的良好环境,使幼儿得到感染和鼓舞,感到温馨快乐、感到关爱和支持,孩子们也就更加愿意来幼儿园,这不但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而且有效的促进了每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墙面环境的创设,强调的也不仅仅是美化,更不仅仅是老师们的手工劳动。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我们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有目的地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应以幼儿发展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共同创设环境,使环境对幼儿在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产生影响,真正做到环境为幼儿服务,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发布人:集团办2011-9-30


地址:邯郸市开发区新科园西区内 电话:0310-8062666-0 13091113366
技术支持:中国幼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