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了好几个月的父母们,终于把孩子送进了称心如意的幼儿园,许多父母松了一口气,总算万事大吉了。至于孩子以后怎么样就要看幼儿园老师的了。殊不知这时的孩子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更需要父母的关注、扶持。幼儿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反复地实践和训练,如果家长们不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孩子们也可能会因此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形成双重人格。所以,在孩子入园以后您还需要了解一些教育技巧。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比如学会唱一首歌,跳一支舞,学会写自己名字……父母都应及时鼓励,鼓励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或者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对孩子不断的鼓励,孩子会深刻的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对不容易适应新环境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问 “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不好?”“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应该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论幼儿园的事。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就希望一起玩。一开始这个孩子只是盯着小朋友,不说话,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这显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等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比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来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师应是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协同教师的工作。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或指责教师,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老师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很重要,父母应该帮助孩子们树立起教师的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呢,但老师没有展示我的画。”父母不应该说:“你们那个老师太偏心了。”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她等着你下一次画出更好的菠萝呢!”随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记住,理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维护老师的形象,而不是相反的。
4、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入园之初,父母要主动帮助老师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让老师能够真实全面地掌握孩子的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亲近孩子,让孩子对教师形成信赖的心理。进入幼儿入园以后,父母仍然要把孩子在家里的行为和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既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孩子的正确方法,也有利于老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孩子的顾虑、不安,促进孩子的成长。
父母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直接与教师进行交流。此外,幼儿园各种活动,如儿童节、元旦及父母开放日,父母都要积极参加,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亲自观察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从而全面了解孩子,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使教育发挥产生最大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