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小学生家长暑假可以做些什么
绿色的六月即将结束,大班的孩子们就要告别多彩的幼儿园生活,踏入小学生的行列。这是一种成长的快乐!是一件自豪荣耀的事情!那么,准小学生和家长朋友们暑假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做好心理准备
1.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产生对小学的向往之情。我们首先要保留孩子对小学的向往,同时注意引导孩子,让他知道:学校里有很多好朋友,他们会成为你的新朋友;上学能学到你在幼儿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兴趣是孩子对一定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它是孩子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我们可以找一些图书给孩子看,念一些内容有趣的书给孩子听,可以告诉孩子:“书本里有许多知识,上学以后,自己识字多,就可以看书,能懂得许多许多的道理,那多好!”从而激发孩子热爱读书的兴趣,促进孩子上学的迫切愿望。我们还可以利用节假日与孩子一起到小学去参观,与邻居小学生进行交流等,以了解小学的生活。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保证孩子能专注于学习。进入小学后,孩子持续的学习时间增加到40分钟,这对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家长最先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静坐能力。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活动,让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任务,锻炼他们注意的集中性和持久性。比如,绘画,拼图,看书,做手工,捏橡皮泥等等。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孩子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孩子获得多少知识重要得多。孩子在入学前要培养如下习惯:(1)能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2)看书、写字姿势要端正,尤其要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3)能爱护书籍和学习用品。(4)养成爱想、爱问问题、认真回答问题的习惯。(5)能够记住并完成学习任务。
4.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努力使孩子做到遵守纪律。懂规矩、守纪律是上小学的一个重要要求,整个社会都必须有规则,否则社会就运作不了,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生的规则,如上课、与同伴活动的要求等,鼓励孩子遵守规则,做一个适应小学生活的好孩子。
(二)做好独立生活的准备
1.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要告诉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就意味着自己长大了,生活和学习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依靠老师和家长,而更多的是要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要能抓紧时间做好每一件事情。
2.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孩子现有的自理能力的基础上,扩大孩子自理能力的范围,如学会铺床、叠被子,会收拾饭桌,摆放自己的学习用品等等,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和自理能力。
3.要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介绍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学会使用橡皮、铅笔刀等学习用品,并能在成人的帮助下独立地制作简单的玩具。孩子动手能力的增强,可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和整理习惯的增强,以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三)做好物质准备
(1)给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小空间,可以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或单独一个房间,有一张小书桌,一个小书柜即可,重在安静、整洁。 为孩子选择好护眼灯,左侧取光,灯臂可调整,开关安全、方便。
(2)营造必要的学习氛围。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家长应用自身好的态度去影响孩子,在孩子看书、学习的时间,家长也看书、学习或者工作。
最后,提醒一点,孩子上学后家长千万不要“陪读”。孩子初上学在家做功课时,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有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总是陪在旁边,一切准备工作由家长给做,有了困难家长马上予以解决,做作业时家长盯着,做完作业由家长检查、改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一种依赖心理,不陪就不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不要“陪读”并不是说不要去关心、帮助孩子,家长的帮应首先体现在帮助孩子学会学习。例如,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粗心,往往不会检查作业。为了培养孩子学会检查,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学习内容出些题目自己做,让孩子当老师来改爸爸妈妈的错,而家长可以故意做错几道题,让孩子仔细检查,认真批改。这种做法不仅会引起孩子的兴趣,而且在批改卷子的过程中就自然培养起仔细检查作业的能力。
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又一新的起点,对成人和孩子都不是一件小事。希望我们精心做好计划,为孩子顺利地幼小过渡做好铺垫。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能够收获金灿灿的快乐,收获沉甸甸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