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案

语文是一门内涵极丰富、主体感极强的学科。传统的语文观认为语文只是文字的组合,只须注解文字,体悟内涵即可,传统的语文教师只凭着一支粉笔、几幅图画就能驰骋于三尺讲台之上,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就这样产生于平凡的粉笔和普通的课本中。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语文课的要求日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成为一门立体式艺术,我们不能再墨守成规。于是,多媒体教学也日渐成为我们现代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将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呈现出来,使教学中的空间、抽象、费解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而且它还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画交融的效果,加强学生的语言信息刺激,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取到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的作用,但有些语文教师把多媒体当作“全能选手”,一堂课下来,从课题到字词句段篇再到朗读练习,甚至作业的布置,都通通使用多媒体,把多媒体当成教学的“命根子”,造成了多媒体使用过滥过泛的现象。这种“教学随着多媒体走”的做法与传统课堂的“老师牵着学生走”并没有多大差别,同样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效率极低,根本起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们积极追求新课堂的意识是好的,但要注意到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多媒体教学固然有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只是实施教学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这样才能让多媒体在语文课上充分地发挥有效性。                

那么,语文课上究竟应该如何巧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才能恰当地展示多媒体的魅力呢?

一、 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前提与保障,也是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先决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是没有成效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到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的一课时,上课前播放了故事视频,再现了课文的重要情节。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生怕看漏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谈论《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是怎么造成的?”大家纷纷探讨后积极踊跃地回答。有的说:“是因为社会的黑暗造成的”,有的说:“是因为家庭的贫困造成的”。学生因喜欢故事情节而变得非常专注,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显得很感兴趣,这时教师适时的深入点拔提问,允许学生们畅所欲言,能够将老师的问题轻松地回答,同时对于文章的内容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在这次教学活动中,不仅学生们有了较新的感受、参与教师也有同感。有的教师说:“这样的课堂,时时有动画相伴,节节有音乐相随,孩子们又怎么不感兴趣呢?”

二、巧用多媒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之一是教给学生中国民族最优秀的语言文字,二是使学生们继承发展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这既包含了文学素质训练,又是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一个过程。这样一来,语文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建构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自主思考的参与过程。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认识的理解,促进道德内化。

三、巧用多媒体拓宽学生参与学习的材料和内容

随着课题实验的不断推进,使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步入语文课堂,同时也把学生吸纳到网络技术应用的行列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表现出资源的丰富性、共享性,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协作性等特点。网络技术步入语文课堂,一改以往的粉笔、黑板,单纯的口授教学方法,使课堂中教师由主导者变为组织者,师生关系变成了教学互动的双向活动,它打破了学生只能在教室中“听”老师的单一局面,大大丰富了学习和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娱情激趣、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等特殊功能,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使学生乐看乐学,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滥用,不要千篇一律,要根据语文课本中教学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特点,结合书本、粉笔等工具,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调动和运用,这才是真正成功的语文课。因此多媒体对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技巧等能力要求也更高了,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根据教学实际,科学、恰当的运用电教媒体,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教师姓名:教导处 

校址:滏西大街与联纺路交叉口北行800米路西 电话:2915866 7188688
技术支持:中国幼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