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细节,创造和谐数学课堂
耿晓莉
中国也流传着很多这样的名言,从“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到“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到“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些话让我深深地领悟到: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人手。所谓“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
数学课堂教学就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这不由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数学教学,领略过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的教学风采,他们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尽显大师风范,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细节的精心处理,课堂因此而更加细腻,更具魅力。能把握好教学细节的教师是具有独特的智慧和品质的,也只有向细节要质量,才能全面提高课堂质量,提升数学品质。
一、课前准备的细节
课堂上的精彩,源于上课之前的精心。上出一堂好课,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说,备课不仅要备教案,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目前的数学学习能力状态可以做什么,解决怎样的问题;活动设计学生是否感兴趣,对新课的学习是否有帮助;学生会怎样回答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等都是我们课前必须考虑的细节。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先把课上要涉及到的题目先做一做,一方面检查题目是否出错或数据是否合理等,另一方面精选出有“个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练到各种类型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关注细节就是不放过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小问题。在讲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方程时,针对解方程的特殊要求,多次提醒学生在解方程时要写解字。在列方程时要写设谁为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最后还要检验,写出答语。只有课前细心的准备,精益求精地不断改进、完善,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二、教师课堂语言的细节
首先是每一个教学环节之间过渡时的语言细节。一开始,总奇怪每次听的一些展示课,其实教学环节和自己设计的差不多,可是为什么别人就上得那么好呢,究其原因是那些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很注重细节,连每一环节之间的过渡语都是充满感情,精彩自然。联想自己上课时的平铺直叙,流水帐似的教学方式,学生当然提不起兴趣来。听过江苏名师张齐华老师的几堂观摩课,他那充满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自然优美的教学语言吸引了听课的学生和老师。整堂课中,很少听到他说“接下来”、“然后”、“最后”等呆板的语句,而是用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语言词汇串起一个个数学环节,诠释出数学的人文色彩,原来数学课也可以上得那么优美、生动。张老师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语言看似信手拈来,从容自如,其中一定不乏他对每一环节,每一句话的反复推敲,再三斟酌。名师况且如此,作为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我,更应细致再细致,在备课时除了要考虑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也不能忽略过渡语的重要性。
其次是课堂小结时语言的细节。课堂小结是一堂课内容的总结,更是知识的升华。想起我以往备课时,显得过于简单化,总觉得不外乎那么几句话: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再或者留个思考题,至于学生课后有没有真的去解决了,好像很少过问;有时由于时间关系甚至就不总结了,于是就有了草草收场、虎头蛇尾的感觉。现在想来,正是自己意识上的不重视,备课中的简单操作,所以说在落实时总结显得草率简单,流于形式。因此,备课时,就应该认真平等对待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能厚此薄彼。另外,对于课上遗留的思考题,课后一定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把课堂的每一细节落到实处。我们更应做到“课虽止,思未止”,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的探索,大胆的质疑,真正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打磨细节不是探求理念的创新,而是对课堂实践的一种更完善更完美的追求。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向每个细节要质量,那么数学课堂将更精致,更和谐,更有成效,也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