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家长教育孩子的桥梁
—河北师大学前教育系 王艳芝
事例1:“孩子不听话”……
你注意了与他或她进行良好的沟通吗?
1、自我察觉
家长应该通过问自己以下的问题来清楚地觉察自己的内心活动过程:
(1)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我如何解释所接收到的信息?
(3)我的情绪和欲望,我有什么样的情感反应?我感受的情绪有那些?比如:感到挫折,无奈,不知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关系?何时能改变?
(4)我要完成什么目标?我想要什么?比如:我想要他谈谈他内心的话。
(5)我正在做什么——语言及非语言?比如:我责备他,他却不开口,我怒视着他;他低着头。
(6)我所做的,能帮助我得到我想要的吗?比如:不能。那还有哪些其他的做法吗?比如:我声音可以柔和些,再多给他一点时间。
2、倾听往往比说什么更重要
聆听世界
例2:一个周末下午,我在公司与一群同时就项目的实施问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我当时情绪激昂,口若悬河,舌战群儒,表现十分精彩。有一个周末,我去档案室看录像资料,观看时,我真的羞愧了----我清晰地看到,当我口若悬河时,有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长桌的尽头,他是我们的老总,自始至终他没有发言,只是不时地转脸看发言者,偶尔会微笑或点头,最激烈的动作不过是随着大家鼓掌,他完全是个聆听者,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他是场面中真正的核心人物。
我发现一个善于聆听的人往往比滔滔不绝的更有影响力,他可能是通过聆听这个世界而最终获得了通盘的把握。
了解是教育的第一环,而倾听则是了解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一旦家长转向孩子开始聆听,就意味着把孩子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接纳。这种接纳也表明了一种真诚的平等与尊重。
所谓倾听更多的是指一种情感的活动,它不仅是耳朵能听到相应的声音,而且要求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言语来回应对方,是对对方的充分尊重,这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能力和素质。
教学有交流才有价值。有时孩子不经意的见解看似无心,家长听者一定要有意。从错中见对,从无中见有。
例3: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倾听的核心是思考。家长倾听时,总是伴随着观察、辨别、判断、选择。我们经常强调家长的教学机智,其实倾听本身就是处理教育实践的艺术和智慧的源泉。
一般人很容易忽视倾听,不注意对方所说或传达的信息,急于解释、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是匆忙下结论,造成彼此的疏离和误解。有效的倾听是一种关怀、了解和接受对方的态度,对对方的感觉和意见有兴趣,并且积极去了解,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问清楚,并给予对方及时的反溃
有效的倾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传达:
(1)用身体语言传达:可以运用眼神、表情和身体姿势传达我们想要表达的信息,让孩子知道我们愿意倾听、了解他们,使对方感觉被重视。不论我们采取何种姿势,最重要的是发自真诚,因为对方一定感受得到。
(2)用心了解对方所传递的信息:试着从对方的立场思考。
(3)察觉自己内在的信息:当我们看到孩子的某种行为时,就会从我们的角度给出解释,产生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这些都会干扰我们对对方信息的解释和反应,因此我们在倾听时,要能察觉自己的内在讯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4)有传达信息的能力:在正确了解孩子所传达的信息和自己的内在信息之后,我们还要能够清楚、明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让对方了解,如此才算完成沟通。表达和倾听同样重要,没有好的倾听,便无法了解对方的意思;没有好的表达,对方也无法真正了解我们的想法。
3、尊重彼此的感觉和想法
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例4:陪妈妈逛街;例5:四个太阳;例6:狼来了故事再思考
角色置换:
例7:家长考试,孩子叮嘱:细心点、乘车时服一粒晕车药、一颗平常心、尽自己的本领考好不然不放过你。
讲诚信:
例8:我愿意为你拆一座亭子;例9:吻猪
错误中成长
例10:五环餐厅;例11:让孩子从错误中成长;例12:为错题集干杯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和谅解,各位家长们,去主动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彼此的感觉和想法,你一定可以在与孩子的心灵之约中拥有过去所不能体验到的无比的快乐与巨大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