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中华心理志愿者联盟会 家庭教育项目组
父母怎么样能跟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呢?有如下几点,总结为:“一要、二少、三多、四平”。“一要”:从人的心理学角度来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你的能量就在哪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越是去关注那些你不想要的东西,而那些不想要的东西越是会发生。所以在现实生活当中,尤其是当孩子还没有开始做某些事的时候,父母往往不断地去跟孩子灌输,这个你不要做,那个你不要做,孩子反而内心非常疑惑:为什么?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要我做这个。他会花更多精力尝试着去探索,去看那个究竟是什么。正是因为这样父母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所以父母想要孩子怎样,就永远把那句话应用到关注要孩子怎样,而不是不要你怎么样。“二少”:少说“但是”。当“但是”一出口的时候,前面所有说的还有用吗?往
往很多的赞扬被一句“但是”给抹杀掉了。第二要少说“结果”的东西。人的学习、成长过程,是一个慢慢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连爱迪生发明那么多东西,也要试验无数次,失败无数次。父母怎么就不能允许孩子犯点错误呢?所以要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孩子是因为什么而达到那个结果,就是要强调过程带给孩子的意义。比如孩子考得非常好,父母一定要表扬他是怎么样努力的过程。把这个过程给他描述出来的时候,孩子会容易关注到他是为什么而获得结果的,而不是简单的去追求这个结果。他也知道下次应该怎么做了。“三多”:让孩子“多参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特别渴望参与到家长所有做的一切当中,要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多引导孩子做到”。其实孩子的经验和能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所有的事都能做。这个过程当中要去引导孩子去做,要让他得到那个结果,而且父母要告诉孩子怎样做,做了以后一定要让他来试验。他能体会这个过程和结果,体会是怎么做到的,孩子才能够真正去学会。“多因为孩子做到了而给孩子赞扬”。孩子做到了,父母可以告诉他:“你真的好棒啊。”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能够取得更多的自信。“四平”:就是平身、平视、平呼、平等。“平身”就是父母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在人流当中时,父母有没有注意孩子只有膝盖那么高,他是什么感觉?他的内心会怎么想?只有当蹲下和孩子交流时,才能够给孩子一份平等的感觉。“平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能够通过眼睛看到对方的内心状态。父母真正站在平等的状态下去看着孩子的眼睛,可以看到他内心真正想要的什么。“平呼”,就是正常的称呼,如前面所提到的,是自己的孩子,就不要叫他“弟弟”或“妹妹”。“平等”,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孩子作为一个人应该拥有的东西。教育孩子并不难 难的是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父母要先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