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学生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大班班主任:王丽娜
摘要:儿童自闭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起病于 36个月以内,基本特征为严重孤独对人缺乏情感反应,交往障碍,与他人无对视,与亲人及同龄的孩子不能协调交流活功,语言交流能力障碍,缺少要求性及表白性,注意力指向明显缺陷,兴趣狭窄,活功刻板,行为异常,智力低下。因此,自闭症儿童被称为特殊教育里教育难度最大的一类。本文论述了自闭症学生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字:自闭症学生 班级管理 行为
正文:
一, 班级自然情况
本班共有5名学生,其中自闭症学生2名,这两名自闭症学生都能与外界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是在认知和沟通技巧方面能力较弱,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在班级建设中行使着多种职能,扮演着多种角色。班主任工作就是通过组织班级成员参与各种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与成功感。《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3章第24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在每个教学班设置班主任教师,负责管理、指导班级全面工作。
班级管理的目标:稳定自闭症学生的情绪,建设常规,并且进一步细致完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设一个活泼,严肃的班集体。解读每个学生,评估判定IEP,整合目标,促进教学,协调实现IEP。
二, 班级管理的实践
1,学生情况
每个学生都有一份IEP,主要设定的目标内容有一致的地方,只是要求达到的能力不同。班内有2名自闭症学生,其中一名自闭症学生只是鹦鹉学舌,机械记忆能力较好,有情绪困扰,听到讨厌的声音会捂住耳朵,或者推人,他已经8周岁了,急需在认知和与人交往方面得到发展;另外一名自闭症学生不动脑筋,手眼不协调,走路不稳,上下楼梯特别危险,他首先需要能生活自理,再考虑学习的问题。
2,教学活动策略
(1)利用同伴资源让自闭症学生融入班集体
自闭症学生在班级中是孤立的,教师发现他们“难与人交往”,“常与同学争执”。这种被隔离的情况如果延续下去,很容易会使被孤立的自闭症学生积累负面的感受,例如无助、失望和沮丧。这些负面情绪常会推动产生更多负面行为,令别人进一步疏远甚至排斥这些自闭症学生。给他们“找朋友”可以化解这样的恶性循环,提高自闭症学生的自信心及社交技巧,减少自闭症学生不适当的行为,营造同学间互相合作及帮助的融洽气氛。
(2)针对自闭症学生不同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策略进行班级管理
固着行为
常见的固着行为有:饮食方面偏食、挑食,住方面走相同路线,人际互动方面说同样的话等。
策略:事先考虑可能产生的固着行为,教导新的活动时就时常变换不同的方式。渐进式改变,每天调整一点不同的内容做细微的改变,让学生逐渐接受。强制改变,介入前需评估固着的强度与情绪的反应。一但介入不可中途放弃。
自我刺激行为
常见的自我刺激行为有:摇头晃脑,出怪声,晃动手指,敲东西发出声音等。
策略:以合适的行为替代:如不断甩手,教导其拍拍手行为;以干扰较少的行为替代:如不断的发出声音干扰行为,让他听歌;以建设性的行为替代:玩弄手指时,教导玩其捏橡皮泥;以积极的训练满足感官需求:感觉统合训练。
攻击行为
常见的攻击行为有:咬人,推人,掐人
策略:如教导用口语、图片、手势表达需求,学会情绪管理,掌握社交技巧,建立有效的沟通能力。
3,管理工作
(1)提高自闭症学生的常规意识,保证基本的正常教学秩序
自闭症学生的注意力一般较差,并且在课堂上出现一些行为问题,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利用自闭症学生固着的思想,强化课堂常规。设计一系列固定的课堂行为,使自闭症学生每天上课都处在一个使他自己感觉安全固定的状态。
(2)注重自闭症学生在群体中的表现,积极鼓励,及时表扬
自闭症学生一般害怕人多,在全体面前表现自我,教师要多给他们提供机会,方式有多种,可以在班级里进行表演,也可以参与群体外出活动,当自闭症学生愿意表现时要及时表扬,增强他们表现的欲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发挥家长的教育优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期的、终身的教师。陪伴孩子时间长、对孩子影响大是家长的教育优势,只是家长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家长的心态决定孩子的教育成效。根据教育一致性原则,家长、教师若在教育理念和方法等方面一致,形成合力,会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否则,就会耽误孩子。召开家长会,定期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必备的教育康复知识技能,这样可以更好的与老师配合,共同促进自闭症学生的成长。
家长的教育优势还在于实践性强。教师在学校大多数是从课本以及模拟的情景中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家长则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结合每个生活层面去引导孩子学习知识技能,让孩子在实际应用中巩固所学,从而使孩子的学习更具实效性。
(4)每周进行“好学生”评比,树立良好榜样,每天安排一个学生作为值日生,建立学生的责任意识,每天利用5--10分钟一起讨论安全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班级管理的思考
1,针对性:一定要首先树立学生的常规意识,这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前提,其次要稳定学生的情绪,给自闭症学生一个安全舒适的物理环境,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再次,要提前做好一周安排,设定每周的例行活动。
2,实效性:要以学生为活动本位,进行游戏性交流,鼓励为主,表扬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个别化:要针对每位学生做出适合他们自己的IEP目标,目标尽量合理化。
4,协作性:班主任要与家长、任课老师及时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动态。
综上所述,要努力去发掘每个自闭症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促进其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满足其不同需求,并对其问题行为做出诊断和矫正。
参考文献:《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