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幼儿的行为一般是无意识的,往往是受一定情境支配的。因此,某种习惯的养成,从一定程度上说,要依赖于某种情境的反复出现。因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就是为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创造条件。
(一)幼儿园环境
创设环境时,首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应注意阅读区位置的科学性,将图书角设置在墙角,避免和喧闹的建构区及表演区相邻,并且保证有充足的光源。另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幼儿的数目决定图书角的大小。如果幼儿年龄较小,班级人数较少,空间就可小些,反之,空间就可大些,通常每一个图书区至少能同时容纳一位成人加两至三名幼儿,幼儿园图书角可配备与幼儿身高相适宜的书架,和柔软、舒适又鲜艳、美观的靠垫及地毯。教师还可变废为宝,将废弃的浴缸、轮胎代替靠垫。总之,教师要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为幼儿营造一个既舒适又有趣的阅读环境,这对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处于这样环境中的幼儿身心愉悦,感受到了阅读的无穷乐趣,不自觉地延长了持续阅读的时间。此外,幼儿园班级的图书角还可放置小型的桌椅,配备笔筒和纸张,以鼓励幼儿将阅读活动拓展到绘画、书写,进行故事的续编、仿偏和创编或自制图书。
(二)家庭环境
家庭阅读环境同样直接影响幼儿对于阅读图书的兴趣、选择以及持续时间。家庭印刷品数量的多少,父母的阅读习惯,家庭接收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家庭谈话的内容等,都影响到幼儿对于图书的态度。如果家庭有一定藏书量,父母经常在业余时间阅读,则幼儿更倾向于喜欢阅读,更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或稍高于自己年龄阶段阅读水平的图书。而如果父母阅读趣味比较低,或者根本没有阅读习惯,则幼儿很难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尤其难以养成高品位的阅读兴趣。
父母不同于幼儿园教师,其特点是单独调教,生活教育逐渐渗透,一切好的或不好的教育均出自父母自身活动。如若父母喜欢阅读,孩子就会从小模仿,就易形成早期阅读习惯。父母一般与幼儿相处的时间较长,因此父母的行为举止最早、最长期地影响幼儿。曾经教过一名幼儿,他的父母都是教师,家里各种书籍很多,孩子发现父母遇到不懂的问题都能从书本中找到答案,受父母的影响,这个孩子从小就爱上了看书,进入小学后就很出类拔萃,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形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 科学地提供图书
图书是幼儿的阅读对象,图文并茂的图书林林总总,教师该有一双怎样的“慧眼”帮助幼儿选择?
(一)分年龄
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读物,才能让幼儿感兴趣,进而培养阅读的习惯。 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较低,对事物缺乏分辨力,教师和家长必须把好选书关。尽量提供涉及面广,具有积极思想意义、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的,能给幼儿多方面教益的中外优美童话、寓言故事、自然科学、综合知识等儿童读物。对人物丑恶、荒诞不合科学的鬼怪故事则要抵制。小班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可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看一些画面大、色彩鲜明、内容具体简单又生动有趣的图书,有利于孩子理解。对求知欲旺盛和语言、智力迅速发展的中、大班幼儿,则可让其选择从图画过渡到文字,书中每页可同时出现几幅图,图书内容略高于孩子本身发展水平的书籍。面对一堆书,要尊重幼儿,给予幼儿挑选图书的自主权,才能激发幼儿再看书的欲望和提高阅读兴趣,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只有让幼儿喜欢上书,才有可能逐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二)重内容
教师在为图书角配置图书时,还可围绕班级活动的主题,将阅读活动与其他区域的活动联系起来,同时培养幼儿在书本中寻找所需信息的习惯。例如,大班活动主题是“昆虫世界”,教师可在图书角张贴各类昆虫图片,摆放一些相关的配有精美插图的科学读物,以昆虫为主要角色的童话或故事书,以昆虫为主要角色的诗歌及儿歌,还可让幼儿上网寻找资料、下载图片……由于教师有目的引导,幼儿的阅读成为主题活动中的一个分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三)勤更换
为保持幼儿对图书的兴趣,教师还要定期更换图书。最好每周更换一次,也可依据班级活动的主题更换。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补充图书,或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每本书的受欢迎程度考虑是否更换。还可鼓励幼儿把家里的图书带到幼儿园交换和共享,不仅使幼儿阅读的范围大大拓展,也加强了同伴间的交往。
三、正确的阅读方法
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能使幼儿顺利阅读,并从中体验到阅读的愉快,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愿望。若教师抓住时机,对良好阅读行为进行强化,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要适时地教给幼儿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幼儿的阅读主要是凭兴趣进行的,他们注意的是画面。他们的目光往往被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所吸引,很难做到从头到尾仔细阅读。因此,首先要教会幼儿有顺序地阅读,并要教会幼儿认识图书的封面、封底、内页等,知道阅读一本书应该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看。在观察某个画面时,也应和看图讲述一样,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了解画面上是什么时候,画的是什么地方,画面上有什么,人们在干什么,等等。对各种角色的表情、动作及角色间的关系注意仔细观察、分析、判断。其次,要培养幼儿对全书进行概括的能力,即能讲出大致意思。阅读时对前后画面的变化部分进行比较观察,寻找出共同点、不同点和衔接点,分析背景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从中学会分辨好与坏、善和恶、美与丑,进而提高阅读能力。有了正确的方法和技能,幼儿才能逐渐的由大人陪着阅读过渡到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阅读方法的养成,不强求一律,容忍差异。
教师可将阅读活动纳入常规,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习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日常的阅读习惯,每天至少安排一至两段固定的、延续的阅读时间。在每日区域活动时开放图书角,这样就能保证幼儿每天在园至少拥有一小时的阅读时间。
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仅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和无怨无悔的爱心,更要有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