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进餐情况,全园落实幼儿服务理念,增强幼儿园伙食透明度。我园订于2013年3月15日为小班伙食开放日,2013年4月15日为中、大班伙食开放日。家长可选择早餐或午餐进班观看自己的宝宝在园的用餐情况,并可品尝幼儿园菜肴、观察幼儿伙食量、菜肴色彩搭配、荤素搭配以及幼儿进餐习惯。品尝后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幼儿园膳食质量满意度调查表”。为优化幼儿园膳食质量出谋划策。

我园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从日常生活活动细节抓起,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一日常规入手重细节、贵坚持、收获好习惯。2012年11月29至30日组织家长进行半日活动观摩,以促进我园教育教学的提高家园共育的透明度。特邀请家长准时参加该活动。
各班半日观摩活动时间如下:


2012年11月29日上午(周四上午7:30—12:00)
大二班、中二班、中三班、小一班、小四班
2012年11月30日上午(周五上午7:30—12:00)
大一班、中一班、小二班、小三班、小五班

幼儿园膳食是家长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为了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在幼儿园进餐情况,全面落实幼儿服务理念,增强幼儿园伙食透明度。我园定于每个月的15日为“伙食开放日”,家长可选择早餐或午餐进班观看自己宝宝在园的用餐情况,并可品尝幼儿园菜肴,观察幼儿伙食量,菜肴色彩搭配,荤素搭配以及幼儿进餐习惯。品尝后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幼儿园膳食质量满意度调查问卷”,为优化幼儿园膳食质量出谋划策。

幼儿秋季防病小常识
发布人:莱克牡丹园  点击率:705  
幼儿秋季防病小常识
  秋季秋高气爽,空气宜人,但秋季气候干燥,早、晚温差较大,所以要加强对孩子的护理。
  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餐具要进行消毒,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 
  病毒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发现孩子结膜充血,眼有浓分泌物。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对孩子的用品(面盆、毛巾、玩具等)进行消毒,爆晒。红眼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区,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鼻血:因秋季气候干燥,阳光照射较强烈,孩子易出鼻血。家长应让孩子多饮水,少吃油炸和辛辣食物,多吃清洁食物。另外注意不要撞伤,若发现孩子出鼻血,用压迫法(手指压迫鼻血多的鼻翼)止住血秋季防病知识,较多到医院就诊,教育孩子不要挖鼻子。 
  腹泻:尤其是一周岁以内的婴儿,极易受感染发生。秋泻主要是因感染轮状病毒而传播的。据研究,在患儿的粪便中秋季幼儿防病,含有大量轮状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通过水源、食物,在胃肠中滋生发病,可造成局部流行。幼儿一旦发病,常有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急性症状,每天腹泻可在10次以上秋季幼儿健康知识,粪便呈蛋花汤状秋季幼儿保育知识,而且量多,患儿多数有脱水现象,易出现中毒、血压下降等现象。如不及时治疗,严重的可危及生命。预防和治疗幼儿的秋泻:一是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患儿的奶具、玩具、用具等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二是如果患儿的体温高,可采用物理方法降温,不必使用退热药和抗菌素。三是多次少量地给患儿喂些清淡的流质食物,如果有呕吐症状,应暂停喂食,使胃肠充分休息。四是及时足量补充水分和盐分。如果反复呕吐,应及时将患儿送医院输液治疗。
  哮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气候有密切的关系。医学统计资料表明,在哮喘患者中,60%以上在12岁之前发病,而80%以上又在秋末时节发病或复发。所以,在医学上专家们称之为“儿童秋末哮喘”。秋季,由于合适的气温和湿度,室内尘螨大量繁殖,空气中的致敏成分明显增加,哮喘患儿气道内过敏性炎症会由此而加重,使得患儿气道处于十分敏感的高反应状态。到了秋末幼儿园秋季保健知识,虽然气温骤然下降,尘螨大量死亡,空气中致敏成分逐渐减少,但气道内的炎症及高反应状态的消退仍需要很长时间。如果遇上冷空气来临,患儿吸入了寒冷的空气以后,就会导致哮喘病的发作。加上冷空气到来的季节也很容易造成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因而秋末成为哮喘发作的高峰期。如何预防儿童秋末哮喘呢?首先幼儿秋季保健知识,家长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给小儿增减衣服,夜间盖好被子,防止受凉感冒;其次,在秋季的日常生活中,要帮助孩子做一些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再次,在气候骤变时,尽早使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由于该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给患儿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家长应积极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倍加关心体贴幼儿秋季防病小常识,使之情绪稳定秋季幼儿保健小知识,精神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