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进餐情况,全园落实幼儿服务理念,增强幼儿园伙食透明度。我园订于2013年3月15日为小班伙食开放日,2013年4月15日为中、大班伙食开放日。家长可选择早餐或午餐进班观看自己的宝宝在园的用餐情况,并可品尝幼儿园菜肴、观察幼儿伙食量、菜肴色彩搭配、荤素搭配以及幼儿进餐习惯。品尝后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幼儿园膳食质量满意度调查表”。为优化幼儿园膳食质量出谋划策。

我园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从日常生活活动细节抓起,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一日常规入手重细节、贵坚持、收获好习惯。2012年11月29至30日组织家长进行半日活动观摩,以促进我园教育教学的提高家园共育的透明度。特邀请家长准时参加该活动。
各班半日观摩活动时间如下:


2012年11月29日上午(周四上午7:30—12:00)
大二班、中二班、中三班、小一班、小四班
2012年11月30日上午(周五上午7:30—12:00)
大一班、中一班、小二班、小三班、小五班

幼儿园膳食是家长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为了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在幼儿园进餐情况,全面落实幼儿服务理念,增强幼儿园伙食透明度。我园定于每个月的15日为“伙食开放日”,家长可选择早餐或午餐进班观看自己宝宝在园的用餐情况,并可品尝幼儿园菜肴,观察幼儿伙食量,菜肴色彩搭配,荤素搭配以及幼儿进餐习惯。品尝后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幼儿园膳食质量满意度调查问卷”,为优化幼儿园膳食质量出谋划策。

流脑常识
发布人:莱克一幼  点击率:796  

流脑的传播途径?

  39健康网  
流脑是常见春季传染病里最重的一个,据病情轻重,流脑可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后者尤其要重视。该如何预防?302医院姜医生为您支招。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冬春季节多发,发病率占全年的60%左右,15岁以下少儿及年老体弱者容易患病。

  传染源:流脑病人及带菌者为本病主要传染源,从感染脑膜炎双球菌开始到发病后10天内均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病菌存在于患者和带菌者的鼻咽部,借飞沫经空气传播;但由于该病菌在体外抵抗力差,容易死亡,因而仅限于近距离或密切接触时传播。

  潜伏期:1-7天,一般为2-3天。

  发病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三大症状,是流脑发生的重要信号,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性休克,甚至抽搐和昏迷(暴发型),检查时病人的脖子发硬(称脑膜刺激征),而且大多数流脑病人发病时身上(皮肤或黏膜)可见许多小红点或小红斑(出血点或出血斑)。病情严重时患者出现惊厥、昏迷,病死率较高。发现病人后应送医院及时诊治,不可延误。

  治疗措施:

  1、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病情被延误往往是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2、流脑治疗有三大原则:抗菌、降颅压和对症治疗。

  健康人群预防:

  1、早期发现患者,及时隔离治疗。

  2、疫苗计划预防:流脑疫苗预防效果明确,我国已对儿童预防接种多年,保护率在90%以上。疫苗接种应在流脑流行季节前完成。

  3、药物紧急预防:对于已经接触流脑的人员,可立即短期服用磺胺嘧啶预防阻断。

  4、其它措施: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区要避免到公共场所,必要时外出应戴口罩,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居室要注意定时通风换气,同时加强锻炼,防寒保暖,增强营养和机体抵抗力。病人使用的被褥应在太阳光下曝晒消毒。

  专家忠告:

  流脑是常见春季传染病里最重的一个,据病情轻重,流脑可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后者尤其要重视。暴发型流脑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往往在24个小时甚至6个小时内就可出现严重的休克和呼吸衰竭,病死率极高。因此,在流脑高发的春季,若有人突然发热象感冒一样,接着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烦躁不安,身上出现出血点、出血斑等情况,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接受诊治,医务人员会及时行腰椎穿刺检查明确诊断。值得欣慰的是,流脑如能早期得到正确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均可治愈,我院收治过大量重型流脑患者,无一例死亡。

  因此,流脑的早期识别尤其重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流脑诊治有个总结:“突然发热似感冒,头痛呕吐受不了,身上瘀点或瘀斑,做个腰穿便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