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
传染病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
风疹
度
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
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
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
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
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
皮疹,皮疹先从面
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
斑丘疹,以后面部及
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
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
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病儿常无疾病感觉,饮食嬉戏如常。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
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风疹病毒
风疹经过良好,预后佳,并发症少,但
孕妇(4个月内的早期
妊娠)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以通过
胎盘传给胎儿引起
先天性风疹,发生
先天畸形,如失明、
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和小头畸形等。因此,孕妇在妊娠早期尽可能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同时接种
风疹减毒活疫苗。一旦发生风疹,应考虑中止妊娠。
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
维生素及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肤 清洁卫生,
细菌继发感染。风疹并发症很少,一旦发生
支气管炎、
肺炎、中耳炎或脑膜
脑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治疗。
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皮疹与发热,以利及早发现病人。幼托机构的接触班级,在潜伏期内应与其他班级隔离,不收新生,防止传播。
概述
风疹病毒是一种
囊膜病毒,直径约60~70nm,呈粗糙球状,由一单股
RNA基因组及脂质外壳组成,内含一个
电子稠密核心,覆盖两层疏松外衣。病毒不耐热,在37℃和室温中
风疹
很快灭活,-20℃可短期保存,-60℃可相对稳定几个月,出疹前7天及疹退后7、8天,鼻咽部分泌物中可发现病毒,亚临床型患者亦具传染性。
人类是风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通过
飞沫传播,在出疹前、中、后数天内传染性最强,除鼻咽分泌物外,血、粪、尿中亦有病毒存在。多在冬春季发病,多见于1~5岁儿童,男女发病率均等。母亲的
抗体可保护6个月前婴儿不发病。广泛使用疫苗后发病率降低,发病年龄提高。母亲孕期原发感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宫内感染, 其发生率和致畸率与感染时胎龄密切相关,以孕早期为最高。先天性风疹患儿在生后数月内仍有病毒排出,故具有传染病。
变异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
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 风疹与风疹团(风疹块)一字之差,曾发生因有风疹团病史误认为是风疹而考虑终止妊娠的病例。事实上,风疹团是
荨麻疹的别名,与本病无关。
中医定义
是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婴幼儿,流行于冬春季节。症见疹点细小淡红,出没较快,退后无落屑及疹痕,状如痧子。
风疹病毒是
RNA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us)是限于人类的病毒
风疹病毒
。
电镜下多呈球形,直径50~70nm的核心,风疹病毒的
抗原结构相当稳定,现知只有一种抗原型。
风疹病毒可在胎盘或胎儿体内生存增殖,产生长期,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感染。
病毒在体外的生活力弱,对
紫外线、
乙醚、氯化铯、去氧胆酸等均敏感。pH〈3.0可将其灭活。
本病毒不耐热,56℃30分钟,37℃1.5小时均可将其杀死,4℃保存不稳定,最好保存在-60~-70℃可保持活力3个月,干燥冰冻下可保存9个月。
后天性风疹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
潜伏期为14~21天,
前驱期有低热及其他症状,常因症状轻微或时间短暂而被忽略。出疹期的典型
临床表现为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持
风疹
续1周左右。皮疹在
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呈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开始在面部, 24小时内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现。一般历时3天,出疹后脱皮极少。在前驱期末和出疹早期软腭处可见红色点状粘膜疹,与其他
病毒感染所致粘膜疹相似,无特异性。出疹时可伴低热,持续1~3天,轻度
脾肿大常见。年轻妇女在出疹时或以后几天内有多发性关节炎, 常为对称性,最常累及的是近端指(趾)关节,顺序是掌指关节、腕、肘、膝、踝、足、肩及脊柱关节,特点是局部有红肿、疼痛、触痛及渗出,持续几天至2周,很少有后遗症。此外尚有感觉异常及睾丸疼痛等报告。合并症有感染后脑炎和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预后均良好。
先天性风疹综合症
风疹病毒通过抑制
细胞有丝分裂、
细胞溶解、胎盘绒毛炎等引起胎儿损伤,可产生:
① 一过性新生儿期表现
② 永久性器官
畸形和组织损伤
③ 慢性或自身免疫引起的晚发疾病,这些迟发症状可在生后2月至20年内发生。
1.疑似病例 发热,1~2 日后出现红色斑丘疹,耳后、颌下、颈部淋巴结肿大,或伴有关节痛。
2.确诊病例
①在2~3 周内与风疹患者有明显接触史。
②在8 年内已接受过麻疹活疫苗接种。
③末稍
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
淋巴细胞增多。
④病原学或
血清学检验获阳性结果。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上确诊病例中①或①和②或③项。
(一)脑炎 少见,发病率为1∶6000,主要见于小儿。一般发生于出疹后1~7天,有头痛、嗜睡、呕吐、复视、颈部强直、昏迷、惊厥、共济失调、肢体瘫痪等。脑脊液的改变与其他
病毒性脑炎相似。病程比较短,多数患者于3~7天后自愈,少数可留后遗症。也可有慢性进行性
全脑炎。上海医科大学
儿科医院于1993年风疹流行高峰时收住院的风疹患儿中86%并发脑炎,有7例重症昏迷,病程虽然较长但经治疗均痊愈。
(二)
心肌炎 患者诉胸闷、
心悸、头晕、萎软,
心电图及心酶谱均有改变。多于1或2周内恢复。可与脑炎等其他并发症同时存在。
(三)关节炎 主要见于成年人,特别是妇女患者,我国已有儿童风疹性关节炎的报道,发生原理尚未完全明确,多系病毒直接侵袭关节腔或免疫反应所致。出疹期间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等红、肿、痛,关节腔积液内含单核细胞。有时数个关节相继肿痛,类似风湿性多发性关节炎,但多数能在2~30天内自行消失。
(四)出血倾向 少见。由于
血小板减少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常在出疹后突然出血,出现
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呕血、
便血、
血尿,多数在1~2周内自行缓解,少数病人颅内出血可引起死亡。
(五)其他可有肝、
肾功能异常。
(一)普通康复疗法
加强护理,室内
空气保持新鲜,加强营养.隔离至出疹后5天.
患者
(二)
中医分型与
中药治法
1.邪郁在表
发热恶风,喷嚏,
流涕,伴有微咳,精神倦怠,胃纳欠佳,疹色浅红,先起于头面,躯干,随后遍及四肢分布均匀,稀疏细小,2—3天消退,有痒感,耳后及枕部痰核肿大,苔薄白,舌质偏红。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 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2克,
连翘45克,
竹叶45克,
牛蒡子12克,
桔梗12克,
荆芥12克,
薄荷45克,豆豉12克,辛夷花12克,白前13克,
甘草4克.
2.邪毒内盛
高热,口渴,心烦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便黄少,舌质红,苔黄糙。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 透疹凉解汤加减:
桑叶45克,
菊花45克,薄荷45克,牛蒡子12克,蝉衣7克,连翘12克,
黄连7克,紫花地丁12克,
赤芍12克,红花7克,甘草4克.口渴甚者加
天花粉,鲜芦根,
大便干结加全瓜蒌、郁李仁等.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主要是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可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及镇痛剂.喉痛用复方
硼砂液漱口,皮肤瘙痒可用
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
结膜炎用o.25%氧霉素滴眼液或10%
醋酸磺胺液滴眼数日。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
芫荽(香菜)35克或
西河柳1把,煎水服.
(2)浮萍、
苦参各7克,麻黄、
蝉蜕、甘草各3克,白蒺藜、
地肤子、生苡仁各45克,
僵蚕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治小儿风疹。
(3)花生油50克,煮沸后稍冷加入
薄荷叶30克,完全冷却后过滤去渣,外涂皮肤痒处,有止痒作用.
(五)
中成药治疗:
(1)
犀角化毒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用于邪毒内盛。
(2)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用于邪郁在表.
(3)维C银翘片:每次2片,每日3次。
(4)了歌王片:每次3片,每日3次。
(六)饮食疗法
(1)银翘解毒粥:金
银花、连翘,
淡豆豉、竹叶、荆芥各10克,芦根15克,牛蒡子、甘草各6克,粳米100克。上8味药洗净煎汁,去渣,再煮洗净的粳米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上药汁,煎1—2沸即可.分2次,早晚温热服。
本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汗而不多,口渴,咳嗽咽痛,舌尖虹,
舌苔薄黄,脉浮数。注意:
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不宜用.
(2)清营粥:
生地15~30克,竹叶卷心6克,银花10克,犀角3克(用水牛角6—10克代),粳米100克。将生地、竹叶卷心、银花、水牛角洗净,同入砂锅煎汤,取汁去渣,再入洗净的粳米,同煮为稀粥.每日2~3次,温热服食.
本粥清营泄热,兼以透表.适用于营分热盛。症见身热,夜间尤甚,烦躁,咽干但不欲饮,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
1.发现风疹病儿,应立即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
2.风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保护孕妇,尤其妊娠初期2-3个月内,避免接触风疹患儿。
3.患儿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后复感新邪,加重病情。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吃煎炸与油腻之物。
4.防止播搔破皮肤,引起感染。
风疹,是儿童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春暖花开的季节。儿童患此病常无需特殊治疗,而孕妇感染风疹后,由于病毒通过胎盘侵犯胚胎,或因母体感染病毒后代谢发生障碍,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可发生多种先天性疾病。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妇女不仅在妊娠早期,甚至怀孕4至9个月感染风疹,亦可使婴儿或在他成年后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发育障碍等,被总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孕妇怀孕前3个月,正是胎儿器官发育的决定阶段,此时感染风疹可导致胎儿多个器官的严重异常,可引起
流产、死胎、低体重儿。婴儿出生后在早期或晚期可发生多种疾病,如双侧感觉神经性耳聋,并导致继发性语言障碍(哑巴),白内障发病率可高达54.3%-66%,且多为双侧,严重影响视力。在妊娠头两个月感染风疹,婴儿至少半数可出现心脏损害。
风疹的传染性很强,因此,妇女最好避免在风疹流行期怀孕,或在怀孕前进行全程风疹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此病。未进行风疹疫苗接种已怀孕的妇女,在风疹流行期要尽可能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同时,少去车站、码头、剧场、舞厅等人口稠密的场所,以减少感染风疹的机会。孕妇在接触风疹病人后出现低热、皮肤出现浅红色疹子时,应及时去医院皮肤科、
妇产科诊治,一旦确诊为风疹,应根据
医生的意见,毫不迟疑地终止妊娠,以免留下后患。
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以前被当作一种轻微的疾病。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问题很多的
疾病。发烧后,身体上会出现红色斑点状疹子。有时全身感到不适,有时颈部的
淋巴结还会肿大。发烧2-3天即退。其他症状也基本同时消失。如果仅此而已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也不会制造出疫苗之类的东西。得了这种疾病的
儿童会发生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另外,如果在
怀孕初期得这种病,生下来的
婴儿会发生严重的障碍(
先天性风疹综合症)。首先发病时发生的第一种并发症是
血小板减少性紫癫。血液凝固时不可缺少的血液内的血小板大幅减少,体内出现紫斑。住院后,经过观察,大多会幸运地自然痊愈。但如果严重,有时会引起脑内出血等。因此,也有时会采用
免疫球蛋白、类固醇之类的药物治疗。下一种并发症是脑炎。虽然很少见,但还是有人因脑炎而死亡或留下后遗症。另外,还有一种非常罕见的情况:病毒长期留在脑内,最初并无脑
炎症状,但数年后慢慢地引起严重的
大脑障碍。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和脑炎的比例是,大约3000人中1人。起来必须常见的并发症还有关节炎、
肝炎等。 下面还有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症的问题。有一段时期,
欧美也曾把重点放在这个问题上,只给女孩进行
预防接种。但这种政策马上就宣告失败了。从理论上讲,对所有女性进行预防接种的话,应该至少不会再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症的悲剧。但由于男孩没有接种,因此社会上不会断绝流行,而且即使是女孩也有很多没有接受疫苗的,有的得了别的病时误诊为风疹因而未接受疫苗,因此风疹的流行和受害接连不断。鉴于此,现在许多国家都不分男女,全体进行预防接种了。至于接种次数,世界上的标准做法是,1岁左右和4-12岁2次。
芬兰几乎把所有国民都进行2次接种,这种病现在已经灭绝,不再有因风疹引起的悲剧。
(一)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二)快速诊断 近来采用
直接免疫荧光法查咽拭涂片剥脱细胞
中风疹病毒抗原,其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观察。
(三)病毒分离 一般风疹病人取鼻咽部分泌物,先天性风疹病人取尿、脑脊液、血液、
骨髓等培养于RK-13、Vero或SIRC等
传代细胞,可分离出风疹病毒,再用免疫荧光法鉴定。
(四)
血清抗体测定 如
红细胞凝集试验、中和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荧光、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其中以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最常用,因其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的优点,此抗体在出疹时即出现,1~2周迅速上升,4~12月后降至开始时水平,并可维持终身。风疹特异性
分泌型IgA抗体于鼻咽部可查得,有助诊断。也有用斑点杂交法测风疹病毒的RNA以诊断风疹感染。